三国最大的伪君子,如今仍被万众膜拜

[复制链接]
查看1274 | 回复0 | 2021-11-21 08: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备醉了,他一生中没有这么嗨过。
建安十七年(212),52岁的刘备找了个借口讨伐益州牧刘璋,斩杀其白水关守将,占据涪城(今四川绵阳),剑指成都。
史载,拿下涪城后,刘备召集将士,大摆酒席,欢庆胜利。
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宴乐,对于一生苦逼、“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而言,还是头一回。
喝着喝着,刘备对身边的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就差喊一声,这个feel,倍儿爽。
庞统却回了一句:“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原本醉醺醺的刘备一听,勃然大怒,辩驳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你在胡说什么,给我出去。直接叫庞统滚了。
过了一会儿,有点清醒了,刘备才发现自己刚才的失态,匆匆派人把庞统请回来。
一句“非仁者之兵”就让主公当场暴怒失态,可见这句话正好戳中了刘备的痛处:
他一生以仁德和信义树立口碑,到头来却只是一个伪君子吗?
▲刘备画像 图源/百度百科
01. 真理失效了
不管孙权愿不愿意,大部分读者眼中的三国史,其实就是“两国”的历史:
曹魏与蜀汉。
更具体一点,是曹操与刘备的人气争夺战。
至于孙权,则被当成没有理想的透明人。一般读者都不予理会。如果把孙权抬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会对国人传统的黑-白史观形成挑战。你想啊,黑-白对立,简单到不用过脑子,但黑-灰-白三色交错,情况复杂了,读历史就必须过脑子。老百姓可不愿费这劲儿。
在黑-白对立的史观下,能力和历史贡献都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道德标尺。这把尺子一量,曹操被定性为道德的矮子,刘备则是道德的化身。
苏轼曾记载说,他生活的北宋年间,民间说书人一讲到刘备战败了,听者就跟着流泪,但一讲到曹操输了,听者都大声叫好。
这说明,至少在一千年前,曹操和刘备各自代表的道德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若九泉之下有知,刘备一定会露出长者般的仁厚的一笑,尽管他在生前难以抗衡曹操,但死后却在道德层面上永远地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更让他欢喜的是,他竟然打破了一个至高的真理,那个真理以名人名言的形式呈现:
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你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
但是,刘备做到了。
至今1800年过去,他永远欺骗了所有的人,在道德上。
▲成都武侯祠,主体是刘备昭烈庙 图源/摄图网
02. 道德资本
迄今,很多人都认为,刘备的发家是靠一张“中山靖王之后”的假名片。
不对,这个身份只是他用于掩盖自卑心理而已。
众所周知,刘备的家庭环境并不好,曾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
但他从小就热衷富贵,有次跟同族少年在院子里的大桑树下玩耍,小刘备突然说了一句:“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大概是指皇帝专车,这跟当年刘邦看到秦始皇出游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基本是同一个意思。吓得刘备的叔父赶紧跑出来制止他乱发狂语:“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一个出身卑微的有志者,通过构建家族谱系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社会地位。这样的例子,在注重门阀的时代并不罕见。刘备也是如此,随大流罢了。
所以说,他的发家并不是靠这层所谓的皇族宗室身份,而是靠“道义”——道德和信义。
在早年的拼搏中,刘备并无自己的地盘,但他以道义相号召,团结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帮兄弟。整个时代以背弃人主为常态,甚至刘备自己也多次易主,但他的兄弟们对大哥始终不渝,留下了最为感人的情义。
▲刘关张的情义在民间影响很大 图源/电视剧截屏
当名士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时,太史慈向刘备求救,说孔融交代了,只有刘备能救他。刘备一听,强抑住内心的欢喜:
“孔北海(孔融)知世间有刘备邪?”
你们细品一下,这句话跟“我真中了500万吗”是一样一样的,要让自己赶紧从狂喜中醒过来。因为,这意味着刘备的仁义之名,已经打入东汉上层精英圈层了。
另一方面,刘备在底层人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在任平原相时,31岁的刘备仁政爱民,“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有人看着不爽,派刺客去杀刘备,结果“客不忍刺,语之而去”。陈寿在《三国志》中感慨:“其得人心如此。”
从出道伊始,刘备就着力于向世人塑造一副仁德的形象。虽然他没啥军事实力,也没有固定地盘,在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群雄之间辗转,时而投靠,时而背叛。他几乎屡战屡败,四次丢妻弃子,但诡异的是,这只打不死的小强,愈挫,名声愈大。
追随他的人不离不弃,接纳他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
刘备的道德立身策略,生效了。
▲刘备看似仁厚苦逼 图源/电视剧截屏
03. 隐藏的真面目
刘备没有曹操的权谋与能力,也没有孙权的背景与家业,他白手起家,纵横四海,无数次跌倒后,却发现自己身后站着越来越多的拥趸。
面对这一“诡异”的现象,他一定在心中盘算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道德”,给了他用之不尽的资本。
道德,对同时代其他人而言,只是道德本身。但对刘备而言,道德就是谋略。
他每时每刻都在标榜自己的道德理念。
即便是在做出背信弃义的抉择时,他也总是以更高的道德来掩盖自己的两面作派。要么是寻找借口脱离是非的中心,要么是打着兴复汉室的大旗,为自己的反复无常遮羞。
我们看看刘备的中年履历:
31岁,投奔公孙瓒,后弃投他人;
33岁,投奔陶谦;
36岁,投奔吕布;
36岁,投奔曹操;
40岁,投奔袁绍;
40岁,投奔刘表;
48岁,投奔吴巨;
48岁,与孙权结盟,后背盟;
51岁,投刘璋,后叛璋夺蜀……
在20年间,刘备数次易主,其中正式投奔对象六人,大多是败则投靠,归而后叛。
这些经历,放在别人身上,叫“反覆难养”;但放在刘备身上,却成了“折而不挠”的励志桥段。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亲自讨伐吕布,吕布被俘。吕布请曹操饶命,愿为曹操率领骑兵,平定天下。曹操颇有些心动。
此时,已经投靠曹操的刘备进言说:
“明公不见(吕)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曹操醒悟,下定决心杀吕布。
吕布知道自己没命了,怒斥刘备:“是儿最叵信者!”
应该说,只有像吕布这样的同时代枭雄,才能看穿刘备伪善的真面目。
本质上,吕布与刘备是同一类人,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反覆难养”。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吕布的为人有时候甚至比刘备还地道一些。吕布虽两次俘虏了刘备的妻儿,但均未加害,并曾在刘备最落魄时接纳过刘备。刘备却在吕布生死悬于一线之时,出言“杀”之,为人确实够厚黑的。
▲吕布虽非刘备所杀,实因刘备而死 图源/电视剧截屏
04. 善于反噬的枭雄
刘备的道德伪装,之所以能迷惑人眼,还因为他是一个心理大师,善于窥探人心,所以总是能够趋利避害。
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说,刘备的能力和谋略不如曹操,“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投靠曹操后,深居简出,没事就在花园里种菜,装出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暗地里却联络反曹人士,以汉献帝的衣带密诏,准备谋刺曹操。
某次,曹操宴请刘备,纵论天下英雄,随口说了一句: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一听,大惊失色,以为谋刺之事泄露,手中的筷子都拿不住了,掉落在地。恰好天上打雷,这才把自己的失态掩盖过去。随后,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带上兵马,脱离了曹操。后,投靠了袁绍。
再后来,刘备又把趋利避害的做法演绎到极致。
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大战开始前,刘备施计脱离袁绍,避免了灭顶之灾。后,归附了刘表。
这一路走来,刘备纵有再多反复无常的劣迹,最后都被他叫得震天响的道德仁义,掩盖过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策划:159.21.654321
    运营:182.62.654321
    量身定制创意文旅
    文娱赋能品牌经营
    
    时代.背景  
    浴场更像是电影片场   
    穿越回唐朝   
    穿越回三国   
    影视剧背景   
    
    人物.角色   
    人生不止一面   
    基础角色任选   
    影视角色演绎   
    明星角色梦圆   
    
    场景.剧情   
    浴场送来都是社交场   
    360度网红场景   
    22部影视剧情   
    明星陪您互动   
    
    主题.内容   
    主题性感内容丰满   
    12个经典主题   
    90项文娱服务   
    每个人都是导演   
    
    培哲.文旅   
    设计策划文旅项目   
    温泉.洗浴.酒店   
    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   
    餐饮.乐园.景点   
    
  

  沪ICP备14047490号-19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330号  

© 2005-2024 培哲® | 量身定制创新文旅全方位解决方案 / 
大唐浴乐园®三国浴乐园®穿越旅行团®均为公司注册商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