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老习俗

[复制链接]
查看1056 | 回复0 | 2022-9-25 0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宋仁宗的遗憾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开头就上演了宋仁宗赵祯认生母的故事。这段故事曾在民间传说中被演绎为狸猫换太子,即刘妃陷害李宸妃,把李的儿子赵祯换成剥了皮的狸猫。




真实历史虽非如此,刘太后只是养李氏之子为自己的儿子,而且没有为难李氏,但宋仁宗得知真相后险些也引发一场政坛地震,几乎要把刘氏一族灭族。


要知道,有宋一代,孝老爱亲几乎被宋朝皇帝奉为国策。《宋刑统》中就规定,父母健在的,儿子如果分家另过,“徒三年”。宋仁宗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刘太后隐瞒真相二十多年,致使仁宗无法对生母尽孝,这是多么令人不能容忍。


那么这场大祸是怎么消弥的呢?原来李氏去世后,刘太后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建议,下令按一品夫人的规格殓葬李氏,以水银浸棺。吕夷简还偷偷命人给李氏遗体穿上皇后的冠服,可以说极尽哀荣。宋仁宗开棺一见母亲面色如生,而且礼制服饰一点不亏,明白了刘太后的真实用心,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4.jpg


二、尊重老人是政治传统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人不光治家如此,治国也非常注重敬老。因为老代表着经验、代表着智慧。


南朝梁时,北徐州刺史萧映有一次检视所部士兵,看见一个鸡皮鹤发的老人还扛着兵器,站在队伍中。一问大惊,原来这位老人姓顾名思远,是钟离人,时年已经112岁,一生娶了七个妻子,生了十二个儿子,现在只剩一个60岁的小儿子,家里太穷,没办法只好出来当兵。后来梁武帝听说,免了顾思远的兵役,封了一个散骑侍郎的散官,在京城赐了一座宅院。


112岁毕竟是一个惊人的年龄,这位老人经历了东晋、刘宋、萧齐三个朝代,简直就是一本活着的史书。所以梁武帝还经常请他到宫中,询问他南朝百余年间的事情。


无独有偶,北朝国家对老人也表现出足够的政治尊重。


北周武帝即位之后,把断绝了数百年的三老制度重新设立起来,拜当时朝中最年长的大臣于谨(时年75岁)为“三老”。以往历代设置三老,大多是郡县以下,很少设置国家一级的。周武帝这么做,自然是想营造天下正统的政治氛围。


拜三老的礼节非常生活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第一,皇帝要跪拜三老;第二,皇帝要给三老端上一盘食物,并亲自在席前铺陈酱、豆,切割肉块;第三,三老象征性地吃几口,皇帝再亲自用爵盛酒,递给三老,让其漱口。


如此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地体现了古代政治传统中,由齐家延展至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


三、老人庆寿在唐朝成为定制


唐朝国力雄厚,因而在敬老养老方面,不仅精神上礼仪上追求完备、虔诚,在老年人生活、经济待遇上体现得也格外丰厚。


唐朝规定,人60岁(含)以上者免除赋役,大大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还有一种“侍丁”制度,也就是说,80岁以上老人可以雇佣一名侍丁种地,这名侍丁也免除赋税。这种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而背后的支撑,则是唐朝雄厚的经济实力。


唐玄宗天宝年间,一度还将年龄线提早到男性75岁、女性70岁可以有侍丁。不光敬老,还有了点女士优先的意思。




除此之外,唐玄宗还意外带动了庆寿的风俗。以往过生日摆宴庆祝,基本都是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的事。唐玄宗执政时间长,对生日格外重视,大力提倡生日庆诞。当时民间也还比较富裕,生日庆寿便慢慢在民间流行开来。


据《封氏闻见录》载:“近世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最晚到中唐,民间为老人庆寿摆宴已成惯例。


四、家族合居幸福的烦恼


古代孝文化有一个独特的观念,就是家族合居,共同侍奉老人。古人都讲究多子多福,大家族里人都非常多,几十号甚至几百号人聚居并不鲜见。


热闹之余,会发生一些令人莞尔的小尴尬。北朝北周时有一位叫李迁哲的将军,家里有钱,纳了一百多个妾,生了69个儿女,后来儿子又生孙子,一大家子好几百口。李迁哲官儿虽做的不大,天伦之乐却非常人能比。


只是李迁哲后来年纪大了,上百个儿孙根本记不过来,有时候逢年过节子孙参见,经常叫错人。后来李迁哲便想了个办法,把儿孙们做了个花名单,点着名一个个过。这也算得幸福的烦恼了。


宋代由于皇帝重视,对家族合居尤其重视,经常表彰累世同居的家族。七世、八世同居都是常规操作,据《宋史·孝义传》载,越州会稽郡裘承询家族居然达到了惊人的十九世同居。按传统惯例五服而不亲,就算是天子家庙也是亲尽而祧,老百姓十九世同居,除了象征意义,并没有什么实际好处。


如史料记载,“十九世不异爨”,大家本来都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了,却还要集中开饭,东房长西房短,锅碗瓢勺难免磕磕碰碰。这就不光是叫不上子孙名字的尴尬,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便。


如当年经典大剧《大宅门》演绎的,白文氏临终前嘱咐白景琦千万不能分家,但经过几十年变迁,各房头矛盾越来越大,白景琦自然而然地就把大家族分开了。异世而同符,古人的生活规律与近世并没有太大差别,所以后来随着宋朝南迁、衰亡,缺少了朝廷的政策支持,这种几百口人聚居的不合理生活方式很快就消失了。


五、明朝开设养老院


历朝历代都针对老年人开设过救济机构,明朝是集大成者。明太祖时就开始筹办养济院,针对的对象,是鳏寡孤独年七十以上的无法自存的。




朱元璋自己出身赤贫,对民间贫苦老人的境遇感同深受,所以他屡屡下诏要加大养济院的收容、抚恤能力。洪武七年松江府华亭县上报,旧有的养老院房屋老旧无法居住,请求把罚没入官的房子改造使用。朱元璋大笔一挥,从请照办。


众所周知,朱元璋性格强势,抓某件事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关注度,《明太祖实录》中所见关于加强养济院建设的诏令不绝于书。正是在他的强力推动之下,明代的养济院才真正形成了规模,发挥了造福于民、存恤孤老的作用。后来首都北迁之后,这一政策也得到了延续,顺天府治下的宛平、大兴两县,养济院可以收纳7490余人,可以说规模相当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策划:159.21.654321
    运营:182.62.654321
    量身定制创意文旅
    文娱赋能品牌经营
    
    时代.背景  
    浴场更像是电影片场   
    穿越回唐朝   
    穿越回三国   
    影视剧背景   
    
    人物.角色   
    人生不止一面   
    基础角色任选   
    影视角色演绎   
    明星角色梦圆   
    
    场景.剧情   
    浴场送来都是社交场   
    360度网红场景   
    22部影视剧情   
    明星陪您互动   
    
    主题.内容   
    主题性感内容丰满   
    12个经典主题   
    90项文娱服务   
    每个人都是导演   
    
    培哲.文旅   
    设计策划文旅项目   
    温泉.洗浴.酒店   
    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   
    餐饮.乐园.景点   
    
  

  沪ICP备14047490号-19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330号  

© 2005-2024 培哲® | 量身定制创新文旅全方位解决方案 / 
大唐浴乐园®三国浴乐园®穿越旅行团®均为公司注册商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