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

[复制链接]
查看2167 | 回复0 | 2021-2-15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当梨花开遍天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572627/answer/17039752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唐宪宗,我以前一直以为他迎佛骨是佞佛,长大了一点才知道他的苦衷。
在中国有一个风俗,每逢过年时,长辈们都会把铜钱用红绳串起,编作龙型,在小孩睡后或置于床脚、或放于枕下用来“压祟”,以求后辈来年幸福平安。
春节过后,这些铜钱就会被收集起来,串成满满当当的一串。
那些圆形方孔的铜钱中,不少刻着乾隆、顺治、康熙等字样。当然这些铜钱相比于那些被盘出包浆、满是泥垢的开元通宝来说,要年轻得太多。


这些开元通宝在出炉时,要么背面光滑无比,要么铸有星、月、云等纹饰,有的还会在背面刻有“京、洛、梁、福”等地域名。
为了区别其他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往往在背后都铸有“昌”字以示年号。
经过时间的冲刷,这些钱币终究还是不复当年,他们也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无数人手后,变得坑坑洼洼,甚至哪些花纹、文字也会被盘成一点点疙瘩。
而很多家里的长辈,更喜欢用这些老得不能再老的“会昌开元”通宝用来当“压祟钱”。他们说用这个驱邪的效果远大于其他钱币。
我问为什么?他们说,这些钱币就是用佛祖的肉身所作。
01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间,唐宪宗将释迦摩尼的佛骨迎入长安供养,百姓听闻佛骨要来,举国若狂。
一时间长安城内外,香火冲天,善男信女纷纷成群结队列于道旁瞻迎佛骨。那会儿的长安,好似几千里之外的天竺。


唐朝立国之初尊崇道教,毕竟在那个刚刚结束战乱的时代,人民需要修养生息,恢复生产,而国家也需要非常多的劳动力从事生产,恢复经济。
自然不可能让脱离生产的寺庙和僧侣增多。
唐朝礼佛,是从武则天时代开始的。
在武则天登基前两个月,有个叫法明的和尚写了四卷《大云经》拍武则天的马屁。
他说武则天是西天弥勒佛下世,应取代唐朝为天下主。武则天听闻心花怒放,因为这套说法给武则天称帝提供了宗教基础。
为了向民众们宣扬武周代唐的合法性,武则天下令将此经书刊行天下,并且在长安、洛阳及各州都建大云寺一所。
而且为了向佛陀表达敬意,武则天还耗费巨资在洛阳龙门建造巨型佛像,这也就是现在龙门窟大佛。
相传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就是照着武则天的样子雕刻的。


02不得不说,佛教在洗脑这方面还挺强。
自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动荡不堪,干戈不息。统治阶级内部又频频陷于权力斗争。
社会经济在频频的战乱下早已崩溃,“道路断绝,千里无烟”说的就是这时。
在这样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民众和上层社会亟需一种宗教来麻痹思想,民众需要它麻痹现实中的苦难,而上层阶级则需要幻想中的天国自我安慰。
而佛教则完美符合这种需求。
有买卖就有杀害,佛教因为符合统治需要,被广泛传播就被提上了日程。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强行上位,虽然新皇已立,但是他也无力改变藩镇割据的历史大势。
于是便将帝国的中兴寄希于宗教,佛教开始大兴。
至德二年,也就是757年,此时的安史之乱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年头了。
至安禄山发难以来,政府军在与叛军的对决中鲜有胜绩,守洛阳的名将封常清六万军队败了,哥舒翰的十万唐军又败于天险潼关,主将哥舒翰都降了安禄山。
此时的叛军的形势大好,唐帝国岌岌可危,犹风中残烛。如果再没有几场大胜鼓舞军心,恐怕叛军兵锋所至,各地望风而降。
现实的残酷让唐肃宗开始沉迷于佛教,他开始招佛徒不空等百人入宫日夜唱诵佛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求得佛祖保佑,以至平叛成功。


后来郭子仪苦战叛军数月终于收复长安,唐肃宗却把功劳计到了这些只会动嘴皮子的和尚身上。
而唐代宗即位后,佞佛就更夸张。
他经常招僧侣入宫吃斋,一有战事就命和尚念经求平安,一打胜仗就给和尚记功,为他们封官进爵。在这时候当和尚,真是风口上的猪。
为什么有些唐皇喜欢佛?甚至还不惜大动干戈“迎佛骨”?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礼佛和灭佛,其实都是生意,有利则礼,无利则灭。
简单来说,礼佛能搞钱。
03“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就一直在削藩。
唐德宗一心想要当中兴名主,在他继位时就雄心万丈地想要恢复大唐帝国的荣耀。
于是在继位初年就大行两税法,信用文武百官,打击宦官势力,平定藩镇等。唐帝国仿佛在这个年轻人的带领下逐渐有了一丝中兴之气。
可好景不长,就在唐德宗继位两年后,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按照惯例应当由其儿子李惟岳继承职位。
可是唐德宗本来正愁削藩没理由呢,成德镇节度使死了,这个藩镇就直接归国家直辖好了。不听?那就打一架好洛。
这时候的唐德宗才当家没几年,还不知道柴米油盐的贵,他过高的估计了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实力,也过低的估计了藩镇这个利益集体维护潜规则的决心。
他的削藩之举,让他直接站到了所有藩镇势力的对立面。
唐德宗年轻气盛啊,但不年轻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人生的成长路上总是要交点学费的。
这不,在听闻唐德宗预计削藩后,李惟岳立刻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等人反抗朝廷。




德宗高呼“名器不可假人”于是开启了平叛战争。
这场仗打了一年后,朝廷形势一片大好,可谓气吞万里如虎。
田悦被困魏州,李纳被困濮州,成德兵马使王武俊眼看形势不对,立马倒戈,生擒李惟岳,将其缢死于辕门之外,并传首京师。
本来诛杀了首恶之后,削藩这件事就可以缓缓,但是唐德宗不干了,我都弄死了你李惟岳,收回点好处怎么了?
要知道当时的成德镇坐拥河北七州之地,养着十万大军还富得流油,不止朝廷,其他藩镇也都望着这口肥肉。
李惟岳已死,按理来说,成德镇应当瓜分给出力平叛的其他藩镇,不然谁还跟你混?
德宗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他在分脏时,让王武俊非常不爽,而且幽州镇的老大朱滔也出了不少力,他就想得个深州,结果朝廷分给他德、棣两州,这让朱滔非常郁闷。
这种做法引起了极大的公愤,凭啥我们费了这么大力跟你平叛,到最后不让我吃肉?
再加上魏博田悦的煽风点火,朱滔反了。
于是幽州朱滔又联合魏博田悦、淄青李纳和淮西李希烈等再次举兵叛乱。
对于藩镇叛乱,德宗的态度非常坚决,你要是不服,那就打到你服为止。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建中四年,李希烈围襄城,唐德宗急忙抽调泾原兵五千人赴援,但是朝廷连出界的钱粮都不给,吃的饭菜更是难以下咽。
这等于藩镇拿自己的钱,去帮朝廷办事,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于是泾原兵士哗变,并推原泾原节度使朱泚为帝,将德宗包围在奉天(今陕西乾县)城中达一月之久,还好入关赴援的神策军及时赶到,才平定了这起叛乱。


之后朱滔病死、王武俊等人相继臣服朝廷。这场因传子之制引发的藩镇叛乱才逐渐平息。
此后唐德宗闭口不谈削藩之事,为啥?因为打仗要钱啊!没钱谁给你卖命?
忠诚不是得来的,忠诚是用钱买来的!
为什么泾原会发生兵变?就是德宗开不高工资,给不了好的待遇!
按照大唐的制度,只要讨伐军出了自己的地盘那么钱粮就应由朝廷供应。
当时要派泾原兵去平叛,德宗许诺一个兵拿三个兵的钱,还得好酒好肉的招待,这才让这群军士肯出力。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钱粮都给不了,吃的还差。再加上德宗对长安的老百姓搜刮得太狠,导致泾原兵一呼百应,叛乱随起。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本就穷得叮当响,现在又打了这几年仗。皇帝都快只能穿裤衩上朝了。
有多大钱,就办多大事,这是这次平叛战争带给唐德宗最大的感受。
这次失败,使得唐德宗性情大变,他开始从一个雄心壮志的帝王转变成了一个葛朗台似的守财奴。
之后的他深知钱的重要性,于是在其在位时都在变着法的捞钱,只要谁给他捞钱,他就让其身居高位、鱼肉百姓。
他甚至搞出了“宫市”、“五坊小儿”这些臭名昭著的东西,让其历史评价低到了极点,但与恢复大唐的荣光相比这点恶名又算得了什么呢?
毕竟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唐德宗把钱攒下来了,就是不想让后代重蹈他的覆辙。
而事实上也正如唐德宗所预料那般。
805年德宗去世,八个月后他的孙子唐宪宗继位。
宪宗就是用德宗攒下的那笔钱,将那些藩镇狠狠收拾了一遍。
806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唐宪宗派出神策军前去平叛,刘辟被斩首。


817年,随邓节度使李愬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生擒吴元济,三年的淮西叛乱被平。
818年,李师道被杀,淄、青、江州地为朝廷平定。
819年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归顺朝廷。
迫于朝廷强盛兵威,河朔三镇也归顺中央。
灭淮西、平淄、青,威逼河朔三镇臣服,这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中央政府对藩镇压制得最狠的时候,因为当时的朝廷有钱,打得起仗。
唐宪宗的一切成就都是站在唐肃宗那近乎葛朗台似的抠门上才取得的。
可肃宗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常年累月的战争消耗啊。
所以不止是肃宗捞钱,宪宗也开始捞钱了。
04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皇帝,捞钱都得巧立名目,而迎佛骨就是这一名目。
佛骨到长安的那天,万人空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有钱的,不惜卖房也要捐上大笔香火钱。
没钱的呢,就用香火在身上烫几个疤以示对佛的虔诚。
而那些大臣贵胄,看到皇帝玩真的,无论信佛还是不信佛,都得识趣地掏点钱出来。
这些钱呢,名义上是捐给高僧的,但是作为迎佛骨的天使投资人,皇帝自然要从中分一大杯羹。
就这样,唐宪宗用同样的招数,楞是从这些有钱人和韭菜们中敲诈了五次。
但是迎佛骨也不能天天迎啊,这种活动偶尔搞一次效果才好。那么没迎佛骨的时候,又该怎么捞钱呢?


其实早在唐中宗时期,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就开发了一种“可持续性”捞钱的法子。
一种是面向有钱人的,只要出价三十万钱就能当官,一种是面向穷人的,只要三万钱就能拿到出家人的身份—度牒,遁入空门。
就算是三万买一个和尚当,还是有大把的百姓乐意,因为当时的和尚不用交税和服徭役!
唐肃宗当年就是按着这个法子批量卖度牒,十几天筹集了上百万贯钱的军费。
这些买度牒的人有多少是真心信佛法的?恐怕也没有多少,大多人都是冲着免税来的。
毕竟佛法是假,免税才是真。
05唐敬宗时,亳州的和尚传出他们寺院里的“圣水”可治百病。这则消息辗转相传,越传越神,竟引得无数人前去求“圣水”。
每斗水30钱,不只和尚们赚得盆满钵满,连二手贩子也通过倒卖“圣水”或者以普通水诈称“圣水”而大发横财。
一时间,毫州到处都是卖水的贩子和求水的信徒。
地方经济被搅得混乱不堪,得亏观察使令狐楚将这些“圣水”眼给堵了,才终结了这场闹剧。
唐武宗继位后,皇宫的开销越来越大,而国家财政拮据。相反,全国各地的寺院却富得流油,每日香火不断。
市场上大量的金、银、铜等贵金属被佛教徒们捐献给僧侣们去铸造佛像和祭祀用品。
市场供需失衡,金属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价值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同时,寺院还占据了大量的免税土地,甚至一些大地主还将自己的大量土地名义上捐给寺院以逃避赋税。
最重要的是,寺院还成了青壮年逃避赋税和徭役的避难所。
经济基础被寺院破坏、土地被寺院把持、青壮年往寺院扎堆逃避徭役赋税。
在一个王朝的上升期,好在国富民强,社会尚可承受这种特权。
一旦王朝走向衰落,这种特权所给带给寺院经济的膨胀与社会经济凋敝形成了鲜明对比,就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不可承受之痛。


为了调和无限膨胀的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的矛盾,灭佛已经刻不容缓。
蓄之已久,其发必速。
会昌五年四月一日(公元845年),灭佛行动正式开始。
朝廷下令:节度使所在的州治各留一寺,其他刺史所在州治的寺庙则全部拆掉,长安及洛阳各留两寺,其余的寺院要么关停要么拆掉。
每寺最多只准留三十名僧人,多出来的僧尼则令全部还俗。
为了督促各州彻底落实这项政策,中央派出了四名御史巡行天下。
《旧唐书》记载此次灭佛成果:“毁天下寺4 600 座,还俗僧尼260 500人,收奴婢为两税户150 000人,并良田千万亩。”
废寺的佛像以及祭祀的用具,如果是铜制品则会被移交给了盐铁使销熔铸钱,铁制品则被移交给本州铸为农具。
唐武宗不止在肉体上灭佛,还打算在精神上彻底把佛的影响刮干净。
于是唐武宗又下令所有留存的寺院均不得供奉佛牙和佛骨,要是有人继续向寺院捐献钱财,那么就会受到仗刑的惩罚。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寺院香火凋敝,失去了民众的供养,僧侣们也不得不开始自己劳作,混碗饭吃。


这次灭佛给朝廷的财政极大的缓上了一口气。
会昌末年,全国税户比唐宪宗“ 元和中兴” 时增加了两倍多,是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最兴盛的时期。
而那些当初花了三万钱买度牒的和尚们呢?当然是被当成韭菜给割了。
礼佛是为了统治需要和捞钱,可一旦过了那个平衡线,佛成了社会经济体系的肿瘤时,除掉它也是必然结果。
在唐武宗在此次灭佛后不久就死去,唐宣宗继位后立即着手修复废寺,重新恢复了对佛的崇拜和寺院的物权。
新一轮的韭菜又被养了起来。
什么礼佛和灭佛,无非都是生意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策划:159.21.654321
    运营:182.62.654321
    量身定制创意文旅
    文娱赋能品牌经营
    
    时代.背景  
    浴场更像是电影片场   
    穿越回唐朝   
    穿越回三国   
    影视剧背景   
    
    人物.角色   
    人生不止一面   
    基础角色任选   
    影视角色演绎   
    明星角色梦圆   
    
    场景.剧情   
    浴场送来都是社交场   
    360度网红场景   
    22部影视剧情   
    明星陪您互动   
    
    主题.内容   
    主题性感内容丰满   
    12个经典主题   
    90项文娱服务   
    每个人都是导演   
    
    培哲.文旅   
    设计策划文旅项目   
    温泉.洗浴.酒店   
    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   
    餐饮.乐园.景点   
    
  

  沪ICP备14047490号-19    沪公网安备 31010802001330号  

© 2005-2024 培哲® | 量身定制创新文旅全方位解决方案 / 
大唐浴乐园®三国浴乐园®穿越旅行团®均为公司注册商标   / 

返回顶部